大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大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高佳垚 2022-12-07 10:07“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而这句话是你的大脑告诉你的。”多年前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时,毛骨悚然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近日偶读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大脑可以改变》一书时,受到的震撼并不亚于那句话。一些完全超出原有认知的、关于人脑在受到一些损伤甚至功能丧失后,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神经重塑来实现原有功能的例子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个个真实的大脑重塑案例发人深省,原来我们的大脑比我们想的要聪明且富有活力得多——这句话也是我的大脑告诉我的。作者诺尔曼·道伊奇是加拿大医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心理分析师,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基于多年来对脑神经系统的研究,得出结论:“大脑是个有机体,它能改变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只要人活着,年纪再大也能不断改变。”本书就是对这一结论的最佳阐释。实际上,所有的中风、脑瘫患者以及认为这类脑损伤疾病无法改善的悲观主义者都应该读读本书,以便重新树立客观积极的生活观,避免把思想上的阻碍错误地推诿给身体的无能。神经回路的“无限重建”该书第一章讲述的是一位由于前庭器损坏丧失了对平衡的感知、无法正常生活的妇人,通过重塑神经通路,使舌面替代了前庭器来感知平衡,重获新生的故事。但这不是个例,研究者通过同样的方法帮助了无数个类似的病人。这也启示我们即使身体部分器官损坏,但我们的大脑可以聪明到用其他器官来重建功能回路。道伊奇之所以对这一领域深感兴趣,是因为他65岁的父亲在一次致残性中风后,通过一系列训练竟然从几乎完全瘫痪的状态奇迹般地恢复正常,并活到了72岁。而对他父亲去世后的大脑进行解剖,竟令人惊讶地发现,原来控制运动的神经中枢97%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而这颗大脑依然可以完成自我改造,这样的奇迹甚至是发生在如此大面积创伤的老年人身上。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多么值得敬畏啊!无论是感受器还是大脑本身遭到了损毁,身体和大脑总会有新的办法让我们得以正常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走投无路,毫无办法的困境,究竟是困难困住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困住了自己呢?功能障碍脑区的“新生”如果第一章的内容,让我们想到部分脑区功能的缺失也可以通过其他功能来“代偿”,比如有视觉脑区障碍的人就应该通过听觉来学习,那读完第二章的内容一定会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者发现,通过系统的练习,那些由于大脑受损而产生学习障碍的人都是可以恢复正常,甚至获得超越常人的学习能力的。而如果消极地采用“代偿”,原有的问题并不会得到解决,反而可能使学习效率更低。这大概是符合我们常说的大脑用进废退原理吧。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到一些言语脑区障碍的孩子,他们并不是真的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低智”,反而思维非常迅速敏捷,只是言语并不能跟上思维的速度。这启发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不该只依照现象来定义孩子,切实地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困境,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脑区发育的“关键期”第三章带给我们的惊喜是关于“关键期”的概念。指出每个感官系统的发育都存在一个关键期,在这期间它对环境特别敏感,特别具有可塑性。这一阶段需要接收到相应的感官刺激,才有助于相应的脑区发育。比如,语言技能的发展,在关键期结束后,人们学习第二语言而不带口音是很难做到的,原因是关键期后,学会的第二语言和母语并非在同一个脑区中得到处理的。再比如,先天白内障的患儿,一定要在关键期结束前进行矫正手术,以便大脑能够获取关键链接所必需的光线而得到正常的发育。这也启示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要重视关键期的利用。本书后几章的内容也讲述了各种脑损伤患者,通过强化训练,相当大程度上令人惊奇地恢复了相应功能的案例。我们在这些脑部恢复训练中,也能得到一些学习能力发展方面的启发。比如其中的一些训练原则:避免一切关于“我不能”的字眼和暗示的出现;严禁使用自己其他无缺陷的功能代偿缺陷功能,而是逼迫自己使用缺陷功能;训练技能跟日常生活越接近,训练就越有效;训练工作必须在短时间内高频集中地进行,这种方式要远比长时间的低频训练有效得多。相信这些原则在我们教育身心健全的孩子学习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一样甚至更加有效。总之,整本书都在向人们力证神经可塑、潜能无限的道理。这给许多心智有缺陷者或后天神经受损者带来了希望,也促使人们敬畏生命,不枉此生。对科学进行更深广的探究,也正是我们读书和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