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土壤修复的生物菌株文献摘要汇总
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70
1
作者刘志培 刘双江
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处《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1-916,共16页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阶段、生物修复的4大类型及其所适用对象与范围、生物修复用菌株的筛选与特性研究、活性菌株(菌剂)在典型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等,并针对土壤污染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要讨论了未来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高效菌株
Keywordscontaminated soil bioremediation combination of microbial-phytoremediation efficient strains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徐金兰 黄廷林 唐智新 肖洲强
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2-628,共7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378077)~~
摘要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7株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7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Y21为不动细菌属,SY22为奈瑟氏球菌属,SY23为邻单胞菌属、SY24为黄单胞菌属、SY42为动胶菌属、SY43为黄杆菌属、SY44为假单胞菌属.7株菌的降油试验结果表明,降解8d后,加菌试样的石油烃降解率均达到80%左右,7株菌的石油烃降解速率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接种量越大,石油菌数量越多,石油烃降解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提高.采用SY43和SY23菌株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高效菌株SY43和SY23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去除,去除率可达88.4%和73.4%,其中菌株SY43的修复效果优于SY23.
关键词高效降油菌 石油污染土壤 接种量 生物修复
Keywordspetroleum-degradation bacterial oil-contaminated soils inoculation bioremediation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一株铅镉抗性菌株WS34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植物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39
3
作者江春玉 盛下放 何琳燕 马海艳 孙乐妮 张艳峰
机构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1-1968,共8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37107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No.2006AA10Z404) “111”项目(No.B07030)~~
摘要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一株对碳酸铅、碳酸镉活化能力最强的铅镉抗性细菌WS34,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WS34被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sp.WS34).菌株WS34对多种重金属和抗生素具有抗性,具有溶磷、分泌吲哚乙酸、产生铁载体和ACC脱氨酶的能力,并对温度、pH、盐浓度具有一定耐受性.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株WS34、EDTA及EDTA和WS34复合3种处理下对印度芥菜和油菜生长及富集铅镉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WS34能促进供试植物生长,使印度芥菜和油菜的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1.4%~76.3%和18.0%~236%,铅镉积累量比对照增加9.0%~46.4%和13.9%~329%,且油菜中的增加量大于印度芥菜.EDTA能使印度芥菜和油菜的铅镉积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5.1%~475%和10.1%~84.5%.0.5mmol.kg-1EDTA+菌株WS34的复合处理下,植物的重金属吸收量与EDTA处理相当甚至高于EDTA处理.
关键词重金属抗性细菌 生物学特性 铅 镉 植物修复
Keywordsheavy metal-resistant bacterium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ead cadmium pbytoremediation
分类号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碳酸盐矿化菌株A固结土壤Cd2+的生物矿化过程 被引量:31
4
作者成亮 钱春香 王瑞兴 王剑云
机构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215-221,共7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035)资助项目。
摘要研究菌株A在Cd2+存在条件下的生物矿化行为以及所选用菌株修复Cd2+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A的脲酶常数K_m为1.231mol/L,Cd2+浓度为0.595 mg/L时,菌株生长良好;随着Cd2+浓度的增加,细菌生长由促进变为抑制。细菌在Cd2+污染的水溶液和土壤中仍具有很强的酶活性。游离态Cd2+能够与细菌新陈代谢产物CO_32-形成CdCO_3不溶晶体沉淀。通过盆栽实验,经过菌株A对Cd2+污染土壤的处理,有效的降低土壤游离态Cd2+植物体内Cd2+含量。在土壤、水资源处理方面,菌株A在生物矿化固结重金属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矿化 生物修复 碳酸镉 土壤
Keywordsbiomineralization bioremediation cadmium carbonate soil
分类号TU526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调节土壤微生态防治烟草青枯病 被引量:29
5
作者李红丽 李清飞 郭夏丽 王岩 刘国顺 郭桥燕
机构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出处《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资助(110200302006)
摘要烟草青枯病是我国南方烟区多发性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抗病品种、应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由于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防治。生态防治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病害的防治,是一种病害防治的新思维、新途径。合理施用有机肥或将有机肥与生物防治或抗性菌应用相结合,将可以起到改善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和烟株自身抗御病害的能力,减少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改善烟叶品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 生态防治 有机肥
分类号S435.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优势降解菌群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28
6
作者郑金秀 彭祺 张甲耀 赵磊 赵晴 尹红梅
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出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2-1216,共5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77029)
摘要通过单菌株的石油降解实验及GC-MS分析以4株降解菌构建成优势降解菌群投加到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并以土壤呼吸作为评价生物活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在40 d的修复过程中,生物强化效率比自然修复提高了15.59%。影响生物修复效果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氮磷浓度、通氧量等。温度越高降解率越大,生物生长越活跃,在40℃翻土条件下的土壤修复率达到68.82%,比15℃同条件下的修复率高了25.88%;投加氮磷营养物质,增加土壤的通氧量也有利于生物生长,促进降解。
关键词石油污染 细菌菌群 生物强化 降解
Keywordsoil-contamination bacterial consortium bioaugmentation degradation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惠云芳 王鸿飞
机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炼油厂
出处《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1-458,共8页
基金西安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NC1504-1)~~
摘要土壤污染是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重要影响。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污染处理技术。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环境下筛选微生物菌株在实际污染土壤环境中不能完全发挥其有效活性;植物修复技术关键是筛选具有增生扩散能力和强力吸收污染物能力的高效修复植物;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应该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念出发,在遵循植物微生物共存的自然规律基础上用生态学理念解决石油土壤污染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搞清楚遭受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土壤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及其迁移规律;其次借鉴根际微环境研究的成果,引入自然生态学理念,筛选有效植物和微生物,解决修复的高效性问题;警惕生物修复过程中可能给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目前还无法预测的其他生态灾难。
关键词石油污染 土壤污染修复 生物修复
KeywordsOil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Bioremediation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4
8
作者吴作军 卢滇楠 张敏莲 刘铮
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出处《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9-795,共7页
摘要概述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原理及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信息,跟踪降解菌株(群)的定植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展现投加菌株与土著菌群相互作用的信息,为生物修复中降解菌的筛选、修复过程的强化及修复结果的评估提供生物学信息。展望了该技术在土壤生物修复中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土壤生物修复 分子生态学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分子生物学
Keywordssoil bioremediation molecular ecology microbial molecular ecology molecular biology
分类号TQ033 [化学工程]
两株降解菌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胡江 代先祝 李顺鹏
机构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327,共5页
基金国家”8 63″项目 (2 0 0 1AA2 460 81)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2BA5 16A0 1)资助
关键词阿特拉津 甘蔗田 除草剂 高粱 玉米 防除 污染土壤 降解菌 地下水 莠去津
分类号S482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修复能力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汪杰 郑维爽 礼晓 黄艺
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8-1234,共7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777004)~~
摘要为了得到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本研究利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山东胜利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陕西长庆油田3处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纯化出3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WTS、Z3-P和H4-1.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0d的降解实验,这3株降解菌对柴油的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降解效果良好,其中,WTS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75%;用这3株菌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半衰期为30d左右,为自然情况下的1/4左右.对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WTS是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H4-1是木糖氧化产碱菌(Alcaligenes xylosoxydans),Z3-P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关键词降解效率 半衰期 修复实验 菌种鉴定
Keywordsdegradation efficiency half-life simulated remediation strains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二氯喹啉酸降解菌MC-10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张顺 黄国联 许家来 李斌 李宏光 陈德鑫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 山东省烟草研究院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出处《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8,共9页
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资助项目(110200902065) 四川省烟草公司资助项目(201302005) +1 种基金 湖南省烟草公司资助项目(12-14Aa03)~~
摘要【目的】为治理稻-烟轮作田块上茬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残留问题,筛选高效降解细菌菌株。【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和选择培养,从常年施用二氯喹啉酸的水稻田中筛选可以降解二氯喹啉酸的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鉴定。【结果】分离的降解菌株MC-10被鉴定为节杆属菌株(Arthrobacter sp.)。菌株MC-10在5%接种量p H 7、28℃时,对初始浓度为20 mg/L二氯喹啉酸7 d可降解90%以上。该降解菌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 H 7、30℃,二氯喹啉酸初始浓度在1-100mg/L间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菌株MC-10在土壤中对二氯喹啉酸同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温室内7 d对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的修复率可达70%。【结论】菌株MC-10在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和水质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二氯喹啉酸 微生物修复 节杆菌 药害
Keywordsquinclorac, microbial remediation, Arthrobacter sp. , phytotoxicity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降解多环芳烃的菌株Gordonia sp.He4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菲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刘磊 李习武 刘双江 刘志培
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处《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7-622,共6页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601150)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BRJH-200)
摘要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He4菌株.该菌株能够以正十六烷、苯、萘、蒽、菲和芘作为唯一的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Gordoniasp..通过分析其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构建了竞争性模板.通过竞争性定量PCR(quantitative competitive-PCR)分析了该菌株在含有菲的污染土壤中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部分菌株He4在土壤中转变为不可培养状态,采用传统的稀释涂布菌落计数法(CFU)无法对其进行定量,而通过QC-PCR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QC—PCR
Keywords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biodegradation bioremediation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CR(QC-PCR)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艾铄 张丽杰 肖芃颖 张晓凤 邢志林
机构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121,共11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2328 57108077) +1 种基金 重庆市民生项目(cstc2015shmszx0854)
摘要环境微生物在维持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消除次生环境污染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和分析是揭示其代谢规律和生态响应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日趋成熟,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契机。据此,概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史,并比较了不同测序平台的特点。结合最新进展和课题组实验研究,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典型环境介质中的应用,包括:大气(空气)中环境微生物的污染治理和对空气质量的评估;天然水体中环境微生物的物质循环和次生水体的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土壤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功能菌株构建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修复
Keywords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分类号X508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芘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周乐 盛下放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04-1507,共4页
摘要为了筛选高效多环芳烃芘的降解菌株并研究其降解条件,为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材料,从长期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芘降解菌B4,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并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该菌株降解芘的特性及各种环境条件对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4在28℃振荡培养条件下,对50mg.L-1的芘降解率为91.70%,芘的降解与细菌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加入水杨酸(50mg.L-1)作为共代谢底物,降解率可达到95.55%。当pH为4、盐浓度高于5%时,菌株B4不生长。对菌株B4在重金属离子胁迫下对芘的降解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下,Pb2+与Zn2+的存在对B4的降解效能影响较小,Cu2+对菌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d2+对菌株B4有毒性。
关键词生物降解 多环芳烃 芘 假单胞菌属
Keywordsbioremediation PAHs pyrene Pseudomonas sp.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刘鑫 黄兴如 张晓霞 邱吉国 徐冬青 何健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区划研究所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40,共9页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01403)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011-G25)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定期取样。测定苜蓿的株高和干质量等生理指标,并利用GC/MS分析土样中的16种PAHs组分降解规律。[结果]盆栽试验中,”苜蓿+菌”处理20和60 d时的苜蓿株高和干质量指标均优于仅种植苜蓿处理;”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明显优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处理;PAHs不同组分间的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3环、2环、4环、6环、5环。在大田试验中,60和90 d修复效果同样呈现”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大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的处理。修复6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的降解率明显高于高环PAHs,PAHs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环、3环、4环、5环、6环,但修复9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和高环PAHs的降解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AHs污染土壤或大田试验条件下接种菌株SL-1对紫花苜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并且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比单独微生物或植物修复能更有效地降解PAHs。
关键词多环芳烃 土壤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紫花苜蓿 盆栽试验 大田试验
KeywordsPAHs soil plant-microbial remediation alfalfa pot experiment field experiment
分类号Q939.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陈楠
机构湖南博世科华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摘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环境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利用微生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文中阐述了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讨论了微生物修复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生产菌株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作用。总结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特点并分析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为微生物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参考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 重金属 土壤修复 生物吸附 生物转化
Keywordsmicrobial heavy metal soil repair biosorption bionversion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2
阿特拉津降解菌T3 AB1的分离鉴定及土壤修复 被引量:18
17
作者刘春光 杨峰山 卢星忠 黄飞 刘丽萍 杨传平
机构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42-1650,共9页
基金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L200816) 黑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摘要【目的】从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分离高效降解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降解特性及黑土修复能力初步研究,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新的菌株。【方法】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培养时间、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研究得出菌株的最佳降解条件;通过降解菌株接种于不同种类除草剂为唯一碳氮源培养基获得该菌株的降解谱;通过土壤接种和敏感作物盆栽生测试验验证菌株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结果】本试验从黑龙江省讷河市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地中分离出一株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细菌T3AB1,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株在72 h内对500 mg/L阿特拉津(pH 8.0)的降解率高达99%,其降解能力较高的条件为pH7.0-8.0、25-30℃、摇培72-108 h,该菌株能够利用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氟乐灵、异噁草松为唯一碳氮源进行生长,处理168 h的降解率能够达到12.66%-40.54%,该菌株处理21 d能够显著恢复敏感作物水稻的各项生物量指标,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对土壤的修复作用也会逐渐增强。【结论】从黑龙江省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的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节杆菌属近缘种T3AB1,土壤接种实验表明该菌株具有很好的土壤修复作用,可为阿特拉津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适宜菌种资源。
关键词阿特拉津 生物降解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 土壤修复
Keywordsatrazine biodegradation Arthrobacter sp. soil remediation
分类号Q814 [生物学—生物工程]
节杆菌属细菌处理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李娟 Constantine Uwaremwe 冷艳 张晓华 李师翁 陈熙明
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7,共9页
基金国家科学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11560121,31400437) 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摘要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杆菌属细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特别是土壤和水体中。研究发现该属菌株具有高效降解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被用于污染水体和土壤等的生物修复研究与应用。该文从节杆菌属降解污染物菌株、降解污染物的种类、降解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节杆菌处理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节杆菌属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降解途径
KeywordsArthrobacter organic pollutants heavy metals degradation pathway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吴淑杭 周德平 吕卫光 姜震方 徐亚同
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出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7-471,共5页
基金上海市农委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3)第10-5号)
摘要从含铬污水、活性污泥和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出6株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B),并对它们进行了还原Cr(Ⅵ)能力的验证试验,研究了利用其中2株菌(Wn-1和Ws-2)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株SRB都具有还原Cr(Ⅵ)能力,综合分析3个不同初始Cr(Ⅵ)浓度的Cr(Ⅵ)转化率,Wn-1和Ws-2的还原Cr(Ⅵ)能力较强,其次为Ws-1和Wn-2,而Tj和Tg较弱,即从电镀厂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强,而从电镀厂附近土壤和基地铬污染土壤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差;初始Cr(Ⅵ)浓度过高会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还原能力;菌株Wn-1和Ws-2都能很好地修复Cr(Ⅵ)污染土壤,但它们的混合菌液修复效果更佳,10d后Cr(Ⅵ)的转化率达75.3%;菌株Wn-1和Ws-2经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
关键词铬(Ⅵ)污染 生物修复 硫酸盐还原菌 土壤
Keywordshexavalent chromium-contamination bio-remediation 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 soil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王京秀 张志勇 万云洋 潘立刚 金晶 赵立平 张忠智
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54-3460,共7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333)
摘要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Keywordsoil-contaminated soil oil-degrading bacteria plant-microorganism combined remediation ESI FT-ICR MS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21
作者武金装 刘红玉 曾光明 刘伟 张利 贾彩云
机构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2-1746,共5页
摘要采用生物驯化法,从石油污染土壤中以0#柴油为惟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9株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菌株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一株菌在柴油初始浓度为500mg·L-1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d降解率达到了71.7%,具有开发潜力,可以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接种量、温度、柴油浓度、N源6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6d、pH值为5.0、接种量为5%、温度为35℃、柴油浓度为1000mg·L-1、N源为(NH4)2SO4的条件下生长旺盛,降解率达到了80%。
关键词柴油降解菌 筛选 生物修复 生长量 降解率
Keywordsdiesel oil degradable bacteria screening bioremediation growth degradation ratio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甲氰菊酯降解菌Sphingomonas sp.JQL4-5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15
22
作者洪源范 洪青 沈雨佳 李顺鹏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00013 40471073)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5037747)
摘要JQL4-5(Sphingomonassp.)是1株从长期受农药污染土壤中分离的甲氰菊酯降解菌,考察了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甲氰菊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菌株在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效果要略好于未灭菌土壤,在土壤外源添加降解菌106CFU.g-1,温度20-40℃,pH为6.5-7.5的条件下,该菌株能有效降解土壤中10-200 mg.kg-1的甲氰菊酯.可以将其应用于甲氰菊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关键词甲氰菊酯 降解菌JQIA-5 生物修复
Keywordsfenpropathrin degrading-bacterium JQIA-5 bioremediation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一株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3
作者董丁 卢彦珍 唐美华 陈国松
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出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2,89,共6页
摘要经原油-培养基驯化、LB平板分离、原油固体培养基平板嗜油斑分析,从含油泥砂中分离筛选出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具有较高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将10 m L该菌液用于处理5 g含油泥砂,7 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33.52%,90 d后达90.61%。在定期补加营养液的条件下,60 d后石油烃降解率可达90.98%,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处理后泥砂含油率0.28%,低于国家农用土壤含油率0.3%的标准。该菌株在油田产出含油泥砂及被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油烃 降解 枯草芽孢杆菌 含油泥砂
Keywords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Bacillus subtilis oily sludge
分类号TE99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14
24
作者宜慧 常波 杨玲引 侯丽芳
机构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
出处《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1-465,共5页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5KTCQ03-15)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18SF-402)
摘要从陕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7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其中黄杆菌属CC-2、不动细菌属SC-5、假单胞菌属SC-6表现出较强的石油烃降解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总石油烃(TPH)降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各因素对TPH降解率影响程度的大小次序为:溶液p H>降解温度>降解菌接种量>摇床转速,且在降解菌接种量为7%(φ)、溶液p H为7、降解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 r/min的最适处理条件下,菌株SC-6的TPH降解率可达61.23%。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投加有利于土壤TPH降解率和酶活性的提高;”菌株SC-6+营养剂”组修复处理42 d后的TPH降解率可达57.59%。
关键词石油烃降解菌 原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土壤酶活性
Keywords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 bioremediation soil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微生物对土壤Cd Pb和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5
作者芦小军 李博文 杨卓 贾莹 李术娜
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5-1319,共5页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7000459)
摘要采用土壤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不同微生物对重金属富集植物——印度芥菜修复土壤中Cd、Pb、Zn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接入菌株JA27、JC55、JC40不仅显著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印度芥菜的生物量,降低了土壤pH,并且对土壤Cd、Pb、Zn产生活化作用,使土壤Cd、Pb、Zn有效态含量显著增加,增强印度芥菜对土壤Cd、Pb、Zn吸收量,显著提高了富集植物的修复效果。以上3个处理使印度芥菜地上部Cd、Pb、Zn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17%~137%、37%~62%、9%~15.1%。接种JB37对土壤Cd、Pb、Zn产生钝化作用,并且抑制印度芥菜对土壤Cd、Pb、Zn的吸收。JB37处理印度芥菜地上部Pb、Zn吸收量分别降低了72.5%、27%,对Cd吸收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印度芥菜 植物修复 活化 钝化 镉 铅 锌
KeywordsBrassica juncea phytoremediation mobilization phytostabilization cadmium lead zinc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2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铅耐受性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4
26
作者冯欢 豆青 王海华 杨超 谢清哲 刘莹 王春燕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54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创新一般项目(2452013QN108 +2 种基金 陕西省专项配套经费
摘要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比较2种外生菌根真菌(ECMF)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并通过研究铅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铅耐受性机制。结果表明,2种ECMF对铅都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但点柄粘盖牛肝菌的铅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明显优于草地马勃,这可能与其菌丝内铅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以及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含量较高直接相关。推测2种ECMF的铅耐受性机制可能如下:1)阻止或减少Pb2+进入菌丝内;2)通过可溶性蛋白螯合进入菌丝细胞内的Pb2+;3)提高抗氧酶活性以清除铅胁迫产生的活性氧;4)通过分泌小分子有机酸螯合Pb2+,尤其是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等。本研究可为探讨ECMF的重金属耐受性机制和筛选优良的重金属抗性菌株奠定基础,并为ECMF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和污染区植被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外生菌根真菌 铅耐受性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酶 有机酸
Keywordsheavy metal pollution ectomycorrhizal fungus lead tolerance soluble protein antioxidant en
分类号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高效菌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4
27
作者徐金兰 黄廷林 唐智新 肖洲强
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出处《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0-576,共7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14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E2-14)资助
摘要研究了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7株菌SY21、SY22、SY23、SY24、SY42、SY43和SY44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烃类的利用能力及除油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试细菌的生物除油率高,培养13~23h后的活性最高,易于扩大培养;分离菌株均能在石蜡培养基中生长,表明对中长链的烷烃降解能力高,其中菌株SY22、SY23、SY24、SY42和SY43均能利用几种不同的烃类生长,是土壤生物修复的优选菌株。菌株SY22和SY23最适宜pH值为9.0,菌株SY21和SY42最适宜pH值为7.0;污染强度为1000-1500mg/L、氮源为硝酸铵时,石油烃的降解率最佳;对具有PAH降解能力的SY22、SY42和SY23菌株而言,添加淀粉和葡萄糖碳源,可以提高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土壤中Fe^2+、Mn^2+的存在对细菌降解石油烃影响不大,但Ni^2+、Co^2+会降低菌株的除油能力。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 石油烃 生物修复 除油因素
Keywords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petroleum hydrocarbon bioremediation effect factors
分类号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对氯酚的生物降解及其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探索 被引量:14
28
作者陈勇生 常晓青 朱琳 戴树桂 蔡宝立
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 南开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
出处《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6,共5页
基金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摘要从天津农药厂混合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降解对氯酚的黄单胞菌D-1(Xan-thomonas sp.),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菌株对对氯酚的降解特性和将D-1菌株加入模拟对氯醋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其在共基质条件下降解率为60%;菌株对污染土壤中对氯酚的的降解率为50%.
关键词对氯苯酚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
Keywordsp-chlorophenol, biodegradation, cometabolism, bioremediation.
分类号X53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32
多功能固氮菌筛选及其在土壤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9
作者毛晓洁 王新民 赵英 周义清 孙建光
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国家环境保护创面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路域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8-155,共8页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项目
摘要以固氮酶和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为指标筛选功能菌株,研制菌剂,用于修复生荒地土壤生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测定ACC脱氨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 RNA,通过序列分析、比对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比对鉴定菌种。结果显示,筛选到固氮酶活性大于9 nmol/(h·mg)的菌株共计47株,其中43株的固氮酶活性大于阳性对照固氮菌剂生产菌株圆褐固氮菌ACCC11103。筛选到产生ACC脱氨酶的菌株20株,ACC脱氨酶活性为0.326-21.980μmol/(h·mg)。将筛选到的功能菌株接种小白菜测试促生效应,其中47株使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鲜重增加。16S r RNA测序鉴定显示筛选到的51株功能菌株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农杆菌、节杆菌、芽孢杆菌、伯克氏菌、鞘氨醇杆菌、屈挠杆菌、剑菌、肠杆菌、溶杆菌、微球菌、类芽孢杆菌、叶杆菌、假单胞菌、根瘤菌、中华根瘤菌、芽孢乳杆菌等16属31种。选取高效菌株7012、7134、7144和7164作为核心菌株制备了固氮多功能菌剂,应用于生荒地,试验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未施用菌剂的对照处理。多功能固氮菌制剂对于提高生荒地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固氮 ACC脱氨酶 土壤酶 生态修复
Keywords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ACC deaminase soil enzym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分类号Q959.116 [生物学—动物学]
3-PBA降解菌BA3的降解特性及基因工程菌构建 被引量:14
30
作者段晓芹 郑金伟 张隽 杭宝建 何健 李顺鹏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0-246,共7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09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6AA10Z40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331)
摘要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以3-苯氧基苯甲酸(3-PBA)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BA3.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鉴定为鞘脂菌属(Sphingobium sp.).该菌株在60 h内对100 mg.L-1的3-苯氧基苯甲酸的降解率达到99%.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的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7.0,降解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水解酶基因pytH为本实验室克隆到的一个新的菊酯水解酶基因,通过PCR从菊酯降解菌株JZ-2总DNA扩增了pytH,将pytH定向克隆到pBBRMCS-5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PYTH,在辅助质粒pRK600的帮助下,通过三亲接合将pPYTH转移到3-PBA降解菌株Sphingobium sp.BA3中,获得工程菌Sphingobium sp.BA3-pytH;甲氰菊酯的降解实验表明,菌株JZ-2在48 h内对50 mg.L-1的甲氰菊酯降解率仅为60%左右,工程菌BA3-pytH相同条件下对50 mg.L-1的甲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5%以上,同时对甲氰菊酯的降解中间产物3-PBA也能较快降解,不会对菊酯的降解产生反馈抑制.工程菌BA3-pytH因其对甲氰菊酯和其降解中间产物3-PBA的快速降解能力,比原始菌株JZ-2在菊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3-苯氧基苯甲酸 生物降解 鞘脂菌 菊酯水解酶基因 基因工程菌
Keywords3-phenoxybenzoic acid ( 3-PBA ) biodegradation Sphingobium sp. pyrethroid hydrolase gene (pytH)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甲磺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3
31
作者汪海珍 徐建民 谢正苗
机构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58,共6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1051)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30353).
摘要以14C-甲磺隆为例,通过投加优选菌株青霉(Penicilliumsp.)和发酵有机肥,研究了污染土壤中甲磺隆除草剂的生物修复。结果显示,加入优选菌株Penicilliumsp.或有机肥对甲磺隆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是可行的,Penicilliumsp.或有机肥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甲磺隆残留物的降解速率,并大大减少了土壤中结合态甲磺隆残留物的形成,甲磺隆的降解半衰期由162.3d降至42.5~51.6d,56d时其结合残留率仅为1.1%~4.6%,而对照土壤中结合残留率仍达到35.6%。
关键词^14C-甲磺隆 PENICILLIUM sp. 有机肥
Keywords14C-metsulfuron-methyl Penicillium sp. compost
分类号S482.4 [农业科学—农药学]
铝和锰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养分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32
作者李华 黄建国 袁玲
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5-320,共6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215)
摘要在强酸性土壤和铝锰矿墟上,铝和锰是影响森林生长和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它们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筛选优良的抗性菌株,可为开展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纯培养技术研究了Al3+、Mn2+单独或共存对褐环乳牛肝菌13(Suillus luteus 13,Sl 13)、土生空团菌04(Cenococcum geophilum 04,Cg 04)、彩色豆马勃715(Pisolithustinctorius 715,Pt 715)这3株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养分吸收、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Mn2+使Sl 13、Cg 04、Pt 715的生物量分别降低了70.35%、52.44%和18.55%;Al3+使Sl 13的生物量下降50.74%,但增加Cg 04的生物量;Al3+和Mn2+共存对3种菌株生长均有协同抑制作用,但对Pt 715的抑制最小,表明Cg 04抗铝,Pt 715对铝、锰的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均有较强的抗性.Al3+和Mn2+抑制外生菌根真菌吸收养分,对Sl 13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Pt 715和Cg 04;但提高3个菌株的草酸和H+分泌速率,增加其分泌量,两者共存对Cg 04草酸分泌速率具有协同促进效应,Pt 715不仅能分泌草酸而且还分泌丁二酸.因此,抗性强的外生菌根真菌可通过分泌较多的有机酸络合Al3+和Mn2+而缓解其毒害.
关键词铝 锰 外生菌根真菌 有机酸 养分 生物修复 污染土壤
Keywordsaluminum manganese ectomycorrhizal fungi organic acid nutrient bioremediation contaminated soil
分类号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烷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优势菌株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3
33
作者郭娜 李志敏 叶勤
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2-576,共5页
基金发酵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No.B505)资助~~
摘要以正庚烷为唯一碳源,从长期受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获得可利用正庚烷的微生物14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G2、G9、G14为红球菌属,G3、G27为人苍白杆菌属,G4、G7为芽孢杆菌属,G5、G10、G15、G25为节杆菌属,G16为缺陷短波单胞菌,G17、G22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通过考察其降解烷烃的能力,确定Rhodococcus sp.G2为烷烃降解优势菌株.该菌株可代谢庚烷获得最大菌体浓度D600 nm=7.51.同时该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如十二烷、十六烷、煤油和二甲苯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以十二烷为碳源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7 h-1,最高菌体浓度为D600 nm=12.00,在正十六烷中生长,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3 h-1,在煤油中生长,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4 h-1,在以二甲苯为唯一碳源时,D600 nm也可达到1.00左右.研究表明该菌株对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烷烃降解 红球菌 菌株筛选 16S rDNA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Keywordsalkane-degrading bacterium Rhodococcus strain screen 16S rDNA oil-polluted soil bioremediation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降解萘的假单胞菌ND24菌株的分离和萘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13
34
作者蔡宝立 李永君 梁靖 赵化冰
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共4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274)资助课题
摘要用富集培养法从石油工业废水中分离到高效降解萘的ND24菌株.该菌株能以萘为惟一碳源生长,在48 h内将无机盐培养基中2 g/L的萘降解98.4%.该菌株还能降解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和苯乙酸.16S rRNA基因测序和同源序列比对表明,ND24菌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将ND24菌株接种到含有0.2 g/dL萘的灭菌土壤中,经过14 d室温培养以后,萘的去除率为98.2%.
关键词萘 生物降解 假单胞菌 土壤修复
Keywordsnaphthalene biodegradation Pseudomonas sp. bioremediation of soils
分类号Q625.23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影响 被引量:12
35
作者任婉侠 李培军 范淑秀 何娜
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出处《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69-1273,共5页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061101)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506)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w-06-03)
摘要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淋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报道很少,因为该菌对低分子量有机酸敏感。研究6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R2氧化Fe2+的影响,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沈阳冶炼厂和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浓度。结果表明,6种有机酸对R2氧化能力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顺序为:甲酸>乙酸>丙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其中R2对甲酸最敏感,甲酸浓度为0.064 mmol/L时,抑制率达到60%;浓度为0.254 mmol/L时,R2氧化Fe2+的能力完全被抑制。液相色谱分析可知,冶炼厂和张士灌区土壤中有机酸的浓度很低,其中草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04和0.149 mmol/L。尽管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低分子量有机酸很敏感,但是试验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浓度远远低于硫杆菌的耐受限度。因此,分离菌株R2有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关键词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淋滤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 低分子量有机酸
Keywords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bioleaching contaminated soil with heavy metal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氯嘧磺隆降解菌L-6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1
36
作者刘艳 范丽薇 王晓萍
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39-343,共5页
摘要从氯嘧磺隆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菌株,研究其降解特性。为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命名为L-6。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6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分析了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对菌株L-6和降解氯嘧磺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菌株L-6在氯嘧磺隆浓度为200mg/L、接种量为10%、pH8.0、温度30℃条件下,接种4天后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这表明菌株L-6具有降解氯嘧磺隆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氯嘧磺隆 恶臭假单胞菌 降解特性
Keywordschlorimuron-ethyl Pseudomonas putida 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木霉菌在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37
作者王建锋 陆宁海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4期41-43,136,共4页
摘要该文综述了木霉菌分类和形态特征、生物防治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作用、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作用、土壤和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在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构建生物工程菌株以及应用前景等各个方面研究进展。
关键词木霉菌 生物防治 农业应用 综述
KeywordsTrichoderma spp 1 biocontrol agriculture
分类号S432.4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博德特氏菌HN36对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烤烟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11
38
作者易建华 韩锦峰 刘华山 左涛 王晓军 徐淑霞 张志勇 袁仕豪 蒲文宣 汪耀富
机构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
出处《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5,共5页
基金湖南中烟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9160507)
摘要为缓解二氯喹啉酸对烤烟造成的危害,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含二氯喹啉酸(0.16mg/kg)的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二氯喹啉酸降解菌(博德特氏菌HN36)对烤烟株高,叶片长、宽,鲜、干质量,叶片纤维素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施入博德特氏菌HN36,加速了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降解,缓解了二氯喹啉酸对烤烟株高和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了烤烟地上部和根系的质量,使烤烟叶片中纤维素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博德特氏菌HN36施用量越大,对受害烤烟的修复效果越好,与受害烟株相比,移栽后30d,土壤中施菌量为3×1010个/kg处理的受害烤烟株高、叶长、叶宽分别增加了63.46%、56.51%、95.07%,地上部鲜、干质量分别增加了47.24%、17.65%,地下部鲜、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05.60%、136.84%,叶片纤维素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下降了46.39%、35.46%。移栽后30d,博德特氏菌HN36施用量为3×1010个/kg的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基本已被降解到对烤烟不产生危害的阈值;移栽后60d,博德特氏菌HN36施用量为3×109、3×1010个/kg的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达到未检出水平。总之,土壤中以施用3×1010个/kg博德特氏菌HN36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烤烟和土壤修复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量3×109个/kg和3×108个/kg。
关键词二氯喹啉酸 降解菌 博德特氏菌 烤烟 农艺性状 纤维素酶 氨基酸
Keywordsquinclorac degrading bacteria Bordetella flue-cured tobacco agronomy character cellulase amino acids
分类号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除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被引量:10
39
作者陈忠喜 郭书海 刘广民 朱玉萍 牛明芬 任南琪 李永峰
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588,共3页
基金国家科技部资助项目(2001BA605A10)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项目(030116)
摘要为了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从大庆油田油泥和油田污水中富集培养、分离得到52株菌,通过对各菌株的排油活性及表面张力实验,优选出菌株B381、B101、B64和C43,它们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较低,并且表面活性稳定.对纯化的表面活性剂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为脂肽类(Lipopeptide)、鼠李糖脂(Rham nolipid)、槐糖脂(Sophrolipids)及甘油酯类(G lyceride)化合物.用这4株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油泥处理实验,72 h后石油去除率平均达70%以上.与对照样品相比,石油去除率提高到大约7~9倍.
关键词除油 微生物分离 排油活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 油泥处理
Keywordsdegreasing microorganism isolation degreasing activity biosurfactant oil and mud treatment
分类号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产漆酶真菌筛选及其对PAHs污染土壤修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0
作者潘澄 茆婷 吴宇澄 申卫收 钟文辉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3-1259,共7页
基金国际科学基金项目(IFSNo.C/4471-1) 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843203623)
摘要真菌漆酶可以高效转化多环芳烃(PAHs),因此,产漆酶真菌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极具应用前景。根据漆酶可将愈创木酚氧化为红色物质的特性,成功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分泌漆酶的真菌菌株F-1,初步鉴定该菌为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对菌株F-1的产酶能力进行了分析,发现特定培养条件组合可将其酶活提高近300倍,达5628 U L-1,表明F-1的漆酶活性受到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应用菌株F-1对PAHs污染土壤进行了初步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F-1对菲、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苯(1,2,3-cd)芘等11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提示产漆酶真菌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多环芳烃(PAHs) 土壤污染 真菌修复 漆酶
Keyword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Soil pollution Fungal remediation Laccase
分类号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