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微信:18622987668

中检院化学对照品替米沙坦, Telmisartan ,144701-48-4,100mg

中检院化学对照品替米沙坦, Telmisartan ,144701-48-4,100mg

单价:390元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
V1.0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替米沙坦 

Telmisartan 

【类别】化学对照品 

【批号】100629-201803 

【结构式】 

image.png

【分子式】C33H30N4O2 

【分子量】514.63 

【CAS 号】144701-48-4 

【用途】供含量测定用。本品仅供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对应项下检测用。 

【特性量值】按 C33H30N4O2计,供 HPLC 法测定,含量为 99.9%;供 UV
法测定,含量为 100.0% 。 

【使用方法】105℃干燥 2 小时后使用。 

【包装】棕色西林瓶 

【规格】100mg/支 

【贮藏】避光,密闭,10-30℃保存。 

相关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1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柏瑾,诸骏仁,蔡绳,唐斌,范维琥,郭冀珍,郭静萱,沈潞华,柯元南,陆再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12期 , 期刊

目的  (1 )比较替米沙坦 40mg或 80mg与氯沙坦 50mg或 1 0 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评价替米沙坦 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 2 4h降压效果及谷 /峰比值。方法  (1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试验。 330例轻中度高血压 (95mmHg≤舒张压 <1 1 0mmHg,收缩压 <1 80mmHg ,1mmHg =0 1 33kPa)患者被随机分入替米沙坦组(1 64例 )和氯沙坦组 (1

被引频次:59 下载频次:571 发表时间:2002-12-28 收藏

2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

张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04期 ,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DBP和SBP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MAU、β2-M

被引频次:57 下载频次:181 发表时间:2012-02-25 收藏

3

替米沙坦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及其意义

宋桂军; 柳菡; 冯芳; 胡志强; 邓桂凤; 刘相, 药物分析杂志 2007年11期 , 期刊

目的:测定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预测并解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情况。方法:以正辛醇-水为模拟系统,采用摇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32 nm 波长处测定分配平衡后油相中药物浓度,由此计算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在正辛醇-水体系中,pH=7.29时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 lgP=2.22。结论:应用摇瓶-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替米沙坦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由此推测其体内过程。

被引频次:51 下载频次:1332 发表时间:2007-11-30 收藏

4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的Meta分析

汪全海; 宋秀丽; 丁伶灵; 贺连平; 唐慧; 姚应水,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年06期 , 期刊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为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并同时辅以文献追索法进行检索。Meta分析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和单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有1095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551例,对照组544例。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

被引频次:48 下载频次:693 发表时间:2013-06-28 收藏

5

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降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肾功能的影响

林丹丹; 路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21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降压效果及其心肾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该科收治1 5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替米沙坦组、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组),最终入选并随访成功90对(27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观察药物治疗前、治疗1、3个月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脑利钠肽前体(BNP)、血清Cystatin 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用药治疗1个月,与替米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收缩压、舒张

被引频次:44 下载频次:55 发表时间:2013-11-10 收藏

6

缬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吴宝刚; 杨泽宇; 李乃静; 李岩; 白雪; 阚亮; 周勇; 李丽; 王超,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年05期 , 期刊

目的评估缬沙坦或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效价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9-11月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1次/d)和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40 mg,氨氯地平5 mg,1次/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效价比。结果治疗8周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

被引频次:37 下载频次:282 发表时间:2015-05-15 收藏

7

替米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

刘成伟; 汪道文; 邓又斌; 陆再英; 马莲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06期 , 期刊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对 33例EH并LVH者给予口服替米沙坦片 4 0~ 80mg ,每日 1次 ,疗程 12周 ,每周测血压 1次 ,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LVH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替米沙坦可有效降低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明显改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 ,且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

被引频次:34 下载频次:94 发表时间:2002-06-25 收藏

8

新型AT拮抗剂──替米沙坦

孙忠实, 中国新药杂志 1999年12期 , 期刊

替米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难以逆转的阻滞AT1受体,而对其他受体,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受体无影响。与安慰剂相比,给予Ⅰ-Ⅱ期高血压患者40—160mg/次,qd给药时,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其疗效至少与阿替洛尔50,100mg或赖诺普利10-40mg相当。本品耐受性良好。

被引频次:34 下载频次:186 发表时间:1999-12-30 收藏

9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刘娅; 苏瑶; 唐金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年03期 , 期刊

<正>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也叫血压波动性,其阐明了平稳降压的重要性,影响着降压治疗的最终结局。有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增大导致终末期靶器官损害,且独立于血压的绝对值[1]。对BPV治疗不佳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即使平均血压得到控制,但仍有不良的临床预后[1-2]。

被引频次:33 下载频次:187 发表时间:2012-12-07 10:23 收藏

10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改善作用

陶红; 米树华; 赵怡; 杨红霞; 苏工; 郑虹; 王曦之; 周芸; 李菁,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11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各35例。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d治疗,硝苯地平组给予硝苯地平30 mg/d治疗,服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控制良好,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10.4±4.4)μU/ml与(6.8±2.3)μU/ml,P<

被引频次:33 下载频次:314 发表时间:2010-04-15 收藏

11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苗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04期 , 期刊

目的:观察并评价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高血压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单纯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实验组10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氢氯噻嗪;疗程均为20周,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临床治疗20周后,实验组总有效例数为98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69例,总有效率为67.6%,两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

被引频次:31 下载频次:72 发表时间:2012-04-15 收藏

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研究进展

王莉清; 陈志龙; 张招贵; 王建国, 药学实践杂志 2003年01期 , 期刊

目的 :综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研究进展。方法 :对替米沙坦构效关系、药效、药理作用、毒性以及代谢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 :替米沙坦选择性地、不可逆转地拮抗AT1受体 ,而对其他受体 ,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受体无影响 ,是一种很好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被引频次:30 下载频次:641 发表时间:2003-01-25 收藏

13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

赵艳; 韩宁; 赵洪民,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10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的168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晨服组于晨起早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晚服组于睡前晚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均1次/d。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2.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被引频次:29 下载频次:208 发表时间:2011-04-05 收藏

14

抗高血压新药——替米沙坦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 1999年12期 , 期刊

1998年11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BoehringerIngelheim制药公司关于Ⅰ类新药替米沙坦片剂(telmisartan,商品名Micardis)的上市申请(申请号020850)。替米沙坦的化学名为4′[(1,4′dimethy

被引频次:28 下载频次:220 发表时间:1999-12-08 收藏

15

替米沙坦对比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顾平; 陈岷; 李晋奇; 童荣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年04期 ,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替米沙坦对比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91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米沙坦降低患者空腹血

被引频次:27 下载频次:164 发表时间:2016-04-28 收藏

16

替米沙坦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于海波; 韩雅玲; 王祖禄; 张新娅; 佟铭; 许凤芝, 高血压杂志 2004年06期 , 期刊

目的 前瞻性评估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13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服用替米沙坦 4 0~ 80mg或福辛普利 10~ 2 0mg共 2 6周 ,服药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 ) ,观察 2 4hSBP和DBP、谷峰比值、给药末 6h血压变化、降压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替米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2 6周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5 %和 72 % (P >0 0 5 ) ,替米沙坦谷峰比值较福辛普利高 (SBP :72

被引频次:27 下载频次:265 发表时间:2004-12-05 收藏

17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elin-12水平的影响

吴哲兵; 余静; 李光迪; 郭雪娅; 常鹏; 何大渊, 临床荟萃 2006年21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apelin-12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轻、中度EH患者(EH组)45例,替米沙坦治疗12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pelin-12浓度,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同时对EH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包括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射血分数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二尖瓣前叶舒张中期斜率(EF斜率)及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早晚期流速峰比值(E/A)等心功能指标。结果EH患者血

被引频次:26 下载频次:146 发表时间:2006-11-05 收藏

18

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刘鹏; 王德宝; 张凤梅; 陈颖颖,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21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2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另给予替米沙坦40 mg/d,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替米沙坦组较常规

被引频次:25 下载频次:109 发表时间:2012-07-20 收藏

19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陈远刚; 陈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年06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名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分为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患者血压、脂联素及血糖、胰岛素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替米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被引频次:25 下载频次:125 发表时间:2008-06-26 收藏

20

替米沙坦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兰行远; 徐尚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33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南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68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三组给予不同类型降压药控制血压,A组给予替米沙坦80 mg口服,1次/d;B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口服,1次/d;C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口服,1次/d,均持续6个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压、血清内皮素-1(ET-1)、血清一

被引频次:24 下载频次:88 发表时间:2015-11-25 收藏

21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史振仙; 胡敏, 河北医学 2013年10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干部病房自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042,P<0.01),具

被引频次:24 下载频次:137 发表时间:2013-10-31 收藏

22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联合与氨氯地平联合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朱珉; 刘伏元; 严激; 严光, 安徽医学 2010年10期 , 期刊

目的以氨氯地平和阿米洛利作对照,观察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 50例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25例,口服氨氯地平2.5mg/d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噻嗪1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及氨氯地平+阿米洛利组治疗前收缩压分别为:(176.4±12.8)mmHg和(173.7±

被引频次:24 下载频次:102 发表时间:2010-10-20 收藏

23

替米沙坦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温冬华, 中国药业 2007年05期 , 期刊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近年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应用较安全。结论替米沙坦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有效药物。

被引频次:24 下载频次:623 发表时间:2007-03-05 收藏

24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

鲁玉芬,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1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130例AMI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 h、3 d后两组患者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7 d后两组患者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

被引频次:23 下载频次:37 发表时间:2013-04-15 收藏

25

大黄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李春庆; 杜浩昌; 王济东; 周健淞; 杜渊; 陈英兰; 孙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03期 , 期刊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临床期DN各40例随机分为大黄口服组(予基础治疗、替米沙坦及大黄液口服)、大黄灌肠组(予基础治疗、替米沙坦口服及大黄液灌肠)、替米沙坦组(予基础治疗及替米沙坦口服)及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疗程1月。结果各组早期DN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MA)、β2MG、NAG酶明显改善,其中大黄口服及大黄灌肠组较替米沙坦组更明显;大黄口服及大黄灌肠组临床DN患者尿蛋白定量、尿β2 MG、尿NAG酶、血Alb、B

被引频次:22 下载频次:214 发表时间:2011-03-15 收藏

26

替米沙坦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谭碧峰; 杨天伦; 黄友良; 俞群军; 俞家贤; 陆胜,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9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或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米沙坦+吲达帕胺组(吲达帕胺组)和替米沙坦+左旋氨氯地平组(左旋氨氯地平组)进行治疗,疗程8周。结果:第2周末,吲达帕胺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1.5%和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两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71.8%和74.4%,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84.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被引频次:22 下载频次:105 发表时间:2010-10-15 收藏

27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骆琼; 马丽; 叶瑞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4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血压2、3级合并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C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降压治疗8周,观察3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B、C组完成8周治疗的患者分别为56、58、59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5.7%、53.4%、49.2%,A组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

被引频次:21 下载频次:69 发表时间:2014-12-08 收藏

28

卡维地洛联合替米沙坦或吲达帕胺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徐亚宁; 刘敏; 张苏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年13期 , 期刊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联合替米沙坦或吲达帕胺2种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入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2例,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卡维地洛联合替米沙坦组(A组)和卡维地洛联合吲达帕胺组(B组);其中A组纳入患者32例,B组3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于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和血尿酸。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被引频次:21 下载频次:228 发表时间:2013-05-30 10:44 收藏

29

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管红斌; 黄华; 桓文穆; 何凯平; 汪斌, 广东医学 2012年16期 , 期刊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替米沙坦片(80 mg/片)40 mg/d,2周后将剂量增加80 mg/d,如血压仍高时,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观察组应用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片)0.25μg/d,如无禁忌证,1周后将剂量增加至0.5μg/d。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

被引频次:21 下载频次:181 发表时间:2012-08-25 收藏

30

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郑虹; 米树华; 杨红霞; 赵怡; 陶红; 李敏; 关杨,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02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服用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每组40例,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指标。结果:替米沙坦组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后的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后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米沙坦降低老年

被引频次:21 下载频次:204 发表时间:2011-03-26 收藏

31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纪炳能; 程卫杰; 邝鸿生,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31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替米沙坦与施慧达联用治疗)、对照1组52例(替米沙坦治疗)和对照2组52例(施慧达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2周,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的降压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降压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施慧达联用治

被引频次:21 下载频次:53 发表时间:2011-11-01 收藏

3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沙坦的浓度

赵霞; 许俊羽; 刘文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3年03期 , 期刊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 ,选用LichrospherC18(5 μm ,15 0mm× 4 6mm ,ID)为分析柱 ,甲醇 – 0 1mol/L乙酸铵水溶液 (70∶30 )为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内标 ,检测波长 2 97nm。结果 :替米沙坦线性范围为 0 0 16~ 1 2 80 μg/ml,最低检测限达 5ng/ml (S/N >3)。样品平均回收率在 9

被引频次:21 下载频次:140 发表时间:2003-06-25 收藏

33

通心络胶囊合并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张晓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03期 , 期刊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合并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日,若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剂量加至80 mg。观察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日,通心络胶囊3粒,2/日,连续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被引频次:20 下载频次:63 发表时间:2016-03-20 收藏

34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

孙尚文; 路方红; 孙颖; 赵颖馨; 刘振东; 王舒健,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年08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n=207)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n=211)。分别观察治疗12和24月两组药物的降压效果,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径、血流参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和24月的血压均较自身基线时降低(P<0.05)。与同组基线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2、

被引频次:20 下载频次:193 发表时间:2011-08-15 收藏

35

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万红松; 施克传; 刘爱军; 刘在学; 徐昌辉; 孙文, 中国全科医学 2009年24期 , 期刊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伴微量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在一般治疗的同时,A组给予川芎嗪120mg/d静脉滴注+替米沙坦20~80mg/d口服;B组给予川芎嗪120mg/d静脉滴注;C组给予替米沙坦20~80mg/d口服。均治疗4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清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

被引频次:20 下载频次:113 发表时间:2009-12-15 收藏

36

替米沙坦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汪新良; 何兆初; 易家骥; 曾昭华; 罗碧辉; 潘洁珍; 苏诚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06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重构及替米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Wistar大鼠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2天分别皮下注射辣椒辣素以建立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哺乳期后,以替米沙坦治疗16周,治疗前后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定期测量大鼠体重、血压。实验结束时,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大小二种动脉血管形态学等指标。结果(1)注射辣椒辣素加高盐饮食和单纯高盐饮食可使大鼠血压显著升高(。2)该模型血管重构表现为:①大动脉形态学:血

被引频次:20 下载频次:237 发表时间:2005-12-25 收藏

37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王清辉; 徐丽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01期 , 期刊

目的: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比较二者成本,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和替米沙坦组(6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替米沙坦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治疗效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99 发表时间:2016-01-10 收藏

38

三种药物(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高春燕; 陈丽曼; 英俊岐; 马树灿,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年09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及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降压和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5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3组,每组45例。观察组晨服替米沙坦40 mg及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对照A组晨服替米沙坦40~80 mg;对照B组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5 mg。检测所有患者血压动态,比较各组疗效、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83 发表时间:2014-12-28 收藏

39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IgA肾病患者疗效观察

项琼; 宋恩峰; 刘红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07期 , 期刊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中老年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40~65岁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替米沙坦片,连续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U-TP/24 h)、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t C)、人血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钾(K),评价两组降尿蛋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93 发表时间:2014-08-07 15:18 收藏

40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周志堂,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7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住院天数、院内病死率、窦性心律2 a维持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房颤转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律2 a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有助于提高心房颤动的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23 发表时间:2013-06-10 收藏

41

替米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李建英; 郭进; 黄国秀; 王志英; 罗敏; 温建东; 陈健; 叶伟林, 疑难病杂志 2009年10期 , 期刊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老年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40 mg/d口服)32例,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4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33例,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2组24 h动态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血肌酐(Cr)、血清胱抑素C(Cys 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118 发表时间:2009-10-18 收藏

42

银杏叶提取物和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保护作用研究

唐铭翔; 谭茗月, 湖南中医杂志 2007年06期 , 期刊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DM)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和心肌血管壁增厚是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病。大量研究表明,AT1受体拮抗剂可延缓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并且该作用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153 发表时间:2007-11-15 收藏

43

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

王立军;马虹;廖新学;胡雪松;田方;顾海波;郝艳华;蔡乙明;彭龙云;何建桂;曾武涛;冷秀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年04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替米沙坦(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mol/L)刺激24h;以替米沙坦(终浓度为10-6mol/L)分别刺激6、12和24h;以2型血管紧张素受体特异性阻断剂PD123319(终浓度为10-6mol/L)单独或与相同终浓度的替米沙坦联合刺激12h。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CE2蛋白表达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212 发表时间:2006-04-10 收藏

44

替米沙坦的合成工艺改进

蔡霞; 冯光玲; 任业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3年06期 , 期刊

以 3 -甲基 -4 -氨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 ,经酰化、硝化、还原、环合、水解得 4-甲基 -2 -正丙基 -6-甲氧羰基苯并咪唑 ,在多聚磷酸的作用下 ,与 N -甲基邻苯二胺缩合 ,生成的产物再与 4′-溴甲基联苯 -2 -甲酸甲酯缩合、水解得替米沙坦 ,总收率为 15 .7%。

被引频次:19 下载频次:742 发表时间:2003-06-20 收藏

45

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王洪涛; 黄远丽, 安徽医药 2016年04期 , 期刊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指标[空腹血糖(FPG)、24 h尿蛋白量(24 h pro)、血清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6.0

被引频次:18 下载频次:86 发表时间:2016-05-06 15:58 收藏

46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杨瑞; 段淑霞; 李晓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6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EH患者72例随机分为硝苯地平(NT)组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TT)组各36例,疗程3个月;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20例为正常对照(N)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HGF和VEGF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治疗前NT组和TT组血清中HGF、VEGF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NT组和TT组差异

被引频次:18 下载频次:34 发表时间:2016-08-25 收藏

47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郑蕾; 荆丹清; 尹士男, 中国药师 2014年06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门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40 mg联合氨氯地平2.5 mg,均po,qd)40例及单药治疗组(氨氯地平5 mg,po,qd)4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较前有明显下降,且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明显下降,但与单药治疗

被引频次:18 下载频次:55 发表时间:2014-06-05 收藏

48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彭玉源,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07期 , 期刊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例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三组,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替米沙坦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片80mg,1次/d;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与替米沙坦片(80mg,1次/d),疗程为6个月,均给予降糖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SBP)、收缩压(DBP)、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

被引频次:18 下载频次:64 发表时间:2013-03-05 收藏

49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钠素、醛固酮水平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马香芹; 张琨; 黄显峰; 卢泽恺; 唐滋贵; 刘悦文; 胡新辉; 毛理纳, 实用医学杂志 2013年11期 , 期刊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钠素(ANP)、醛固酮(ALD)水平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两肾一夹高血压模型组(2K1C组)、假手术组、替米沙坦(1 mg/100 g)组、氨氯地平(0.25 mg/100 g)组、替米沙坦(1 mg/100 g)+氨氯地平(0.25 mg/100 g)组;每周测1次尾动脉压;每两周测1次超声心动图。20周后采集标本,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

被引频次:18 下载频次:110 发表时间:2013-06-10 收藏

50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刘会芳; 黄云剑; 聂凌; 赵景宏,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05期 , 期刊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微量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替米沙坦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微量白蛋白排泄率、CRP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钾(K)、血肌酐(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被引频次:17 下载频次:70 发表时间:2013-02-15